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12分)下图表示乙醇进入猕猴(2n=42)机体内的代谢途径,若猕猴体内缺乏酶1...

(12分)下图表示乙醇进入猕猴(2n=42)机体内的代谢途径,若猕猴体内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若上述两种酶都有,则乙醇能彻底氧化分解,号称“不醉猕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乙醇代谢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b由基因B突变形成,基因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若对猕猴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一对“红脸猕猴”所生的子代中,有表现为“不醉猕猴”和“白脸猕猴”的个体,则再生一个“不醉猕猴”雄性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请你补充完成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

①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并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II.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Ⅲ.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不定向性 22 (3)4 3/32 (4)全为“红脸猕猴” “红脸猕猴”:“不醉猕猴”接近于1:1 全为 【解析】 试题分析: (1)乙醇进入机体后,经过相应酶的作用被分解,其代谢途径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由于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无关。 (2)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对猕猴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常染色体的一半及性染色体,即20+2=22条。 (3)“红脸猕猴”缺乏酶2,酶1由A控制,酶2由bb控制,“红脸猕猴”基因型应为A B ,共有4种;子代中 “不醉猕猴”的基因型是A bb , “白脸猕猴” 的基因型是aaB 、aabb,亲本“红脸猕猴”基因型都是AaBb, 则再生一个“不醉猕猴”的概率是3/16,由于雄性个体的概率是1/2,所以再生一个“不醉猕猴” 雄性个体的概率是3/32。 (4)“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或aabb。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AAbb)交配, 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接近于1∶1,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 AaBb),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全为“不醉猕猴”(Aabb),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泰山是我国暖温带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今天的泰山已经形成了稳定庞大的森林生态系统。

(1)泰山上部分山谷人工栽植了许多树木,现在植被茂密,物种繁多,这个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同时也使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泰山东麓山谷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及人类的活动,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退化,人类的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

(2)下图表示泰山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请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图中“……  ”表示_____________,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满分5 manfen5.com,食草动物的同化量为满分5 manfen5.com,小型动物的同化量为满分5 manfen5.com,则能量从食草动物传递到小型动物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3)科研人员利用泰山海棠探究生长素对乙烯产生是否有影响。将泰山海棠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作为对照组。

③实验结果说明,乙烯的产生受___________的影响,乙烯会抑制根尖的生长。

 

查看答案

(8分)下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0)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处于如图所示时期的该植物细胞内有________个核DNA分子。用上述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进行人工授粉之前,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时期对母本用人工方法去除雄蕊。

(2)该植物控制红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B、F、G,控制白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b、f、g;各显性基因的表现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红颜色越深(如深红、红、浅红……等表现型).隐形类型为白色。让如图所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花色的表现型种类是______种,基因型为BbFfGg的几率是_______。

(3)多次实验结果表明,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总为2/7,请推测原因____________(2分)。

(4)该植物叶片无香味(D)对有香味(d)为显性,如图所示亲本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叶片具有香味性状。请结合图示基因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8分)右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e是放置在神经d上的电位计,f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请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图示反射弧中,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此时Na+________(内、外)流。

(2)刺激骨骼肌,________(能或不能)在e处记录到电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刺激d,如果e处有电位变化,但骨骼肌不收缩;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说明________部位受损。如果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没有问题,那么受损部位主要是影响了神经递质与__________的结合。

(4)给a施加不同的刺激,产生的感觉如下表。

满分5 manfen5.com

刺激强度微小时感觉不到刺痛,原因是刺激强度太小,向大脑皮层传导的神经纤维处于__________状态,没有产生局部电流;刺激强度较大并引起惊叫声,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__________区参与调节。

 

查看答案

(10分)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天竺葵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似的天竺葵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定各密闭容器中12小时后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

满分5 manfen5.com

(注:“+”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加;“—”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减少)

(1)用编号为2、4、6、8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天竺葵在_________温度条件下细胞呼吸较强,欲探究其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实验改进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由表可知,植物光合作用最强的是第________组实验。如继续定时测定编号为1、3、5、7等装置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出现到达一定数值后不再变化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小组利用上述实验的方法对大棚内天竺葵一昼夜CO2含量变化和单株光合强度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甲、乙两坐标图,据图分析:

满分5 manfen5.com

①种植天竺葵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甲所示。B点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B、C、F、E四点中,天竺葵内有机物比A点增多的点是________。

②由图乙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有______,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感染兔后使兔的种群数量下降。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而兔被中度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度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度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