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史记载的“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材料所述的...

古史记载的“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材料所述的农业耕作方式是

A.千藕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

 

C 【解析】 千耦其耘指的是大规模的集体劳作,材料中未涉及大规模的集体劳作的景象,故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个体农耕的有效信息,故排除B;由材料中“刀伐木,纵火焚烧”,可推出该种耕作方式为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C正确;代田法指的是适应北方旱作地区耕种的一种农业耕种方式,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 料
 

结 论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主流。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查看答案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A.无为寡欲

B.格物致知

C.内心反省

D.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了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查看答案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 光大儒家

B. 恢复礼乐秩序

C. 建立教育体系

D. 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