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史·百官志》载:“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行中书省“因事...

《元史·百官志》载:“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综合材料判断,“都省”应指

A.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内阁

 

A 【解析】 由材料“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对中书省负责,由此可知,所谓的都省应为中书省,故A正确;BC均与材料信息无关;内阁的设置是在明代,故D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年代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
 

2 408.1
 

1 567.7
 

1021
 

2 641.2
 

3 874.0
 

1077
 

2 021.3
 

5 117.2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政策松动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苏轼指责王安石推行的某项法令使得“坊郭等第之民,与乡户均役;品官形势之家,与齐民并事”。这一法令是

A.青苗法 B.市易法 C.募役法 D.保甲法

 

查看答案

隋朝的建国得到过佛道的帮助,因而隋代的帝王格外重视佛道;李唐王朝为抬高李姓的地位,高祖和太宗都采取“兴道抑佛”政策;武则天要“变唐为周”,便“兴佛抑道”。材料表明,影响隋唐时期儒、佛、道地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政治格局的变迁 B.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C.儒学地位的强弱 D.儒、佛、道的竞争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适应士族势力发展要求 B.未突破九品中正制局限

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某生在读书笔记中整理出下列要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融合”

B.“佛教、道教兴盛:儒学面临挑战”

C.“三省制、均田制:隋唐制度的渊源”

D.“王羲之、顾恺之:北方文化兴盛的代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