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新生活运动闲话》

材料二 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有明显好转。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等。1935417日,在吸食、买卖鸦片最严重的四川成都,关闭了1 300多家大烟馆。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张岚《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生活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效,并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认识。

 

(1)背景:国民政府建立后,欲改良社会风气;留洋出身的各级官吏关注到中国民众的落后;社会上缺乏公德意识,民众生活卫生质量较差。(6分) (2)成效:改善了城市生活卫生状况;整顿了社会秩序;推动了社会治安的好转。(6分)认识:新生活运动有利于树立国民新的生活观念,提高了国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3分) 【解析】 试题(1)依据分析进行作答。其背景可以表述为:国民政府建立,国家实现名义上的统一;欲改良社会风气;各级官吏关注中国民众的落后;官吏大多留洋出生,思想观念进步;社会上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淡薄,社会黯淡杂乱;民众生活卫生质量较差。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卫生状况有明显的好转…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可以归纳为:改善了城市的卫生;整顿了社会秩序;推动了社会治安的好转;改善了人们健康的生活观念。本问设问开放,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难度较小。由材料一、不难看出新生活运动有利于树立国家新的生活观念;由材料二,不难看出新生活运动可以净化社会风气;改善社会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立法,回答问题。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税收征收管理法》

1993年1月起施行

规定税种、税率、税金的计算和征纳。

《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年9月颁布

对经营活动中,经营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或可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制裁。

《劳动法》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对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价格法》

19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

规定经营者自由定价的基本原则、价格主管机关的职责、价格的总水平控制等内容。

《合同法》

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终止,违反合同的责任及各类有名合同等问题。

 

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材料中的经济立法。

 

查看答案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抉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迨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化的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者都涌到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是生产的中坚份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中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拥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一一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

        一一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演变

期间

迁出入

农村(县)

市、镇

农村迁向市镇人口

万人

%

万人

%

万人

%

1982—1987

迁出

2076.02

67.99

977.24

32.00

1545.19

74.43

迁入

721.50

23.63

2331.69

76.37

1985—1990

迁出

2310.11

62.48

1279.00

37.52

1671.82

78.48

迁入

590.47

17.30

2822.29

82.70

1990—1995

迁出

1985.55

59.75

1337.43

40.25

1194.71

60.17

迁入

948.55

28.56

2374.02

71.44

1995—2000

迁出

7316.24

58.70

5148.17

41.30

55065.50

68.96

迁入

1710.94

11.85

12728.14

88.15

 

——据1987年、1990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

材料三: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⑵结合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迁居城市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原因上分析中国近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的迁移有何本质的不同。

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查看答案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查看答案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

B.“南优2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

C.“银河一号”研制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D.“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2003年神州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