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韬在《纪英国政治》中提到:“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

王韬在《纪英国政治》中提到:“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富强之末,而非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意在表明

A.倡导实业救国和变法图存 B.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有助于推动当时思想启蒙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B 【解析】 据材料“王韬……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可知,王韬不仅主张学习器物,而且还认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才是“富强之本”,故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正确;作者主张政治制度的变革,而不是“倡导实业救国和变法图存”,A错误;据材料可知是强调王韬的主张,而不是其作用,“有助于推动当时思想启蒙”、“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都是强调的作用,C、D不是材料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末明初理学家、教育家汪克宽在其《环谷集·郑长者传》中这样记载:“乡邑讼理不决者,往往求直于长者,无不惭服而去。”以下理解合理的是

A.反映了元末明初中央集权的弱化 B.长者积累了更多诉讼经验

C.基层自我管理是国家治理的补充 D.理学成为司法判决的依据

 

查看答案

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有人描述当时彭州唐昌县建德草市,“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这反映了

A.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B.唐朝末年开始出现了草市

C.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 D.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

 

查看答案

《史记》记载江南地区“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南朝《宋书》则载江南“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材料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 B.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

C.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

工匠造物讲究的是“工匠精神”,并在专业、专注与专攻上只做好一件事。孔子对待这种精神的态度有过从“君子不器”、“玩物丧志”到“道器不离”的转变,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孔子的主张

A.意在强调器以载道的功能价值 B.阻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

C.主要基于春秋时代的现实需求 D.反映其思想观点的保守顽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