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朝采取什么措施来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秦汉时期又采取什么措施来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4)概述材料三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主要观点。

 

(1)周朝:分封制。秦汉:郡县制、察举制。 (2)主要意义: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 (3)“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一步”:颁布《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一回”:发布改称谓、废跪拜(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和倡女权)等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等。 (4)观点: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并产生了一个新中国。 【解析】 (1)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秦朝实行郡县制以地域为标准,打破了西周的血缘为主的贵族政治;西汉实行察举制选官,打破了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度。 (2)由材料“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可得出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 (3)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指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中民主共和的“第一步”,指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近代政治的民主化;材料中“第一回”指的是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结合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文明礼仪的影响分析。 (4)由材料“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可得出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国人进行反帝斗争,认真反思、审视自己的文明。由材料“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新中国”,可得岀最终嬴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1862年,江西巡抚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官民对话记录如下:

问:你们纷纷议论,都说要与法国传教士拼命,何故?

答云:他要夺我们本地公建的育婴堂,又要我们赔他许多银子,且叫从教的来占我们的铺面田地。又说有兵船来挟制我们。我们让他一步,他总是进一步,以后总不能安生,如何不与他拼命?

问:我等从上海来,彼处天主堂甚多,都说是劝人为善。譬如育婴一节,岂不是好事?

答云:我本地育婴,都是把人家才养出孩子抱来乳哺。他堂内都买的是十几岁男女,你们想事育婴耶?还是借此采生折割耶?

问:你们地方官同绅士主意如何?

答云:官府绅士,总是依他。做官的止图一日无事,骗一日俸薪,到了紧急时候,他就走了,几时顾百姓的身家性命!绅士也与官差不多,他有家当的也会搬走。受罪的都是百姓,与他何干!我们如今都不要他管,我们止做我们的事。

问: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

答云: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不过是炮火厉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个人,也都够了。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价。

 

查看答案

胡适说:“辛亥革命以后,从前所有一切维系统一的制度都崩坏了。中央政府没有任官权,没有军队,没有赋税权;而各省的督军都自由招兵,自由作战,自由扣留国税,自由任命官吏。到了后来,有力的督军还有干预中央的政治,中央政府就变成了军人的附属品了。离心力的极端发展,造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辛亥革命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

B.坚持走社会改良的道路

C.意识到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D.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查看答案

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查看答案

1853521日伦敦一家大茶叶公司的一段通信中写道:上海的恐慌据报道达到了极点。黄金因人们抢购贮藏而价格上涨25%以上,白银现已不见,以致英国轮船向中国交纳关税所需用的白银都根本弄不到……每年在这个时候都已开始签订新茶收购合同。可是现在人们不讲别的问题,只讲如何保护生命财产,一切交易都陷于停顿。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危机制约了中英贸易

B.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大举进攻上海

C.太平天国运动引起了社会动荡

D.英法美在上海展开租界争夺大战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B. 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C.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D. 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