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C.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C 【解析】 “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意在强调不是整个民族在与日本战争,说明了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尚未充分觉醒,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是仍然有力反抗的,清政府也并未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选项A、B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制度落后才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拐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均要求改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从战争(甲午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慈禧太后、奕、李鸿章)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但他们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他们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高是基于

A.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

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

C.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

 

查看答案

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郡国并行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刺史制度

 

查看答案

经济足匡时,筹楚饷、克杭城、平粤寇、底定关陇回疆,尽瘁江闽,先幕后官,遍历艰苦成铁汉;诗书能报国,精天文、熟地理、详水利、谙练吏才兵略,兼通洋务,出将入相,不求温饱是真儒。该题词称赞的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