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

西汉的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郡国并行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刺史制度

 

C 【解析】 材料“国小则亡邪心”意思是国土狭小,则不会有邪念,说明作者认为封国变小、实力削弱后,就无法对抗中央。结合所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与中央之间的矛盾,故C符合题意;郡国并行指封国制和郡县制并行,容易导致分裂割据,故A不符合题意;剥夺王侯爵位容易导致诸侯的反抗,故B不符合题意;刺史制度是地方监察制度,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足匡时,筹楚饷、克杭城、平粤寇、底定关陇回疆,尽瘁江闽,先幕后官,遍历艰苦成铁汉;诗书能报国,精天文、熟地理、详水利、谙练吏才兵略,兼通洋务,出将入相,不求温饱是真儒。该题词称赞的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查看答案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查看答案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查看答案

“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为此西方列强发动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