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非子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佚”,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

韩非子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佚”,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并提出要“废先王之教”,广施刑法。在此,韩非子

A.强调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B.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以法治国

C.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 D.认为治国要以仁义和道德为主

 

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以法来约束民众”“广施刑法”可以看出韩非子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以法治国,故B项正确;A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C项也是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但不符合题意,D项是儒家的思想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是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严格规定,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D.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查看答案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这句话能够印证的是

A.君统宗法化 B.王权专制化 C.封国宗亲化 D.贵族特权化

 

查看答案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根据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化特点”这个中心,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孟德斯鸿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

——周晓非《启象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結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分析两者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