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

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以下关于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表述正确的有几个

①是姬姓贵族封国中位居最东的  ②是商朝贵族微子的封地

③是周初封重臣太公望之后所立  ④成为深入最东北的一支异姓贵族

A.1 B.2 C.3 D.4

 

A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齐,也是功臣姜尚的封地,①错误;②是宋,是商朝贵族微子的封地,②正确;③是鲁,是周公子伯禽的封地,不是重臣太公望之后封地,③错误;④是王室召公奭的封地,不是异姓贵族,④错误;综上所述,只有一个正确,故A选项正确; 排除B、C、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是浙江宁波人,其家谱《甬上屠氏家谱》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珍藏。到目前,在天一阁珍藏有新老家谱600多种。下列对宁波人重视修订族谱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受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维护等级秩序的需要

C.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D.中华民族亲情的感染

 

查看答案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在此过程中,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传播的作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儒学产生之初,以口语传播为主,呈现出以识字认文教育相融一体的特点。孔子创办私学,口授其说,弟子耳受其言,言传身教得到了最佳的普及效果。可以说,私学是儒学发展史上首先出现的传播与普及途径。

——刘平《普及与推广中华儒学经典的思考与献议》

材料二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

——摘编自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时代儒学教育的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教育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汉代儿童教育的内容,儒学在民间的推广,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3)据材料三,朱熹在基础教育方面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4)据上述材料回答,教育对于儒学的作用及当今我们如何对待儒学?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ニ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国。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 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

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

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