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5年,驻法公使曾纪泽在日记中记述,“土国(土耳其)公便称中国为天朝,言欧洲...

1875年,驻法公使曾纪泽在日记中记述,“土国(土耳其)公便称中国为天朝,言欧洲及俄、美、日本等邦,皆有天朝公使”,土国甚欲“与中国结好”,鉴于土耳其在华宗教活动和新疆局势,使得清朝上下对与同为列强的土耳其建交一事,迟迟没有回应。这反映出当时

A.土耳其的舆论宣传左右了清朝政局 B.清朝政府的民族国家意识有所提高

C.朝廷对土耳其的外交示好漠不关心 D.清朝政府不急于获取西方列强支持

 

B 【解析】 由材料“鉴于土耳其在华宗教活动和新疆局势,使得清朝上下对与同为列强的土耳其建交一事,迟迟没有回应”说明我国根据国家利益决定是否与土耳其建交,故B符合题意;材料“土国甚欲‘与中国结好’”,但清朝迟迟没有回应,反映土耳其的舆论宣传没有左右清朝政局,故A不符合题意;朝廷对土耳其的外交示好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而迟迟不作回应,并非漠不关心,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清王朝根据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决定外交活动,并非不急于获取西方列强支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早期维新人士宣传“西学中源说”。王韬说“中国,天下之宗邦也,不独为文字之始祖,即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而流传及外。”黄遵宪认为,西方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也源于先秦的墨家学说。材料反映当时中国

A.天朝上国观念仍未改变

B.顽固守旧势力依旧强大

C.出现西学思潮泛滥现象

D.中学为体思想成为主流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弗兰克综合众多英、美、日等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测算出从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凭借贸易渠道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7000吨—10000吨,“因此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当时名副其实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这一研究成果

A.与教材叙述海禁政策的史实相冲突,难以置信

B.虽有丰富资料和计量史学的支撑,仍是一家之言

C.依据的均是二手资料,还需考古成果的补充和确认

D.从外国的视角研究中国,能驱散包裹中国的保守迷雾

 

查看答案

明末的徽商利用王阳明“四民异业而同道”的思想,大力宣扬商业利润是源于对“道”的追求。这反映出当时的徽商

A.严厉批判重农抑商政策 B.重视经济利益与诚信的统一

C.利用封建伦理开拓市场 D.力图建构商业的价值观依据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从九卿到六部的演变情况。这表明

A.行政权力增强皇族特权削弱 B.地方权力增强中央权力削弱

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

 

查看答案

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个拐弯。其中的“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l0世纪。它冲破自然经济的锢闭,是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这一观点强调

A.经济政策的延续性

B.经济发展具有区域性

C.经济发展的活跃性

D.经济形态的突破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