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

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 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 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 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D. 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B 【解析】 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文字“更崇拜母语”“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可知,宗教改革时期,将《圣经》翻译为本国民族语言的做法促进民族意识逐步形成。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民主是针对专制而言的,材料强调的是要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而且宗教改革时期尚未进行政治制度方面的建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翻译《圣经》为民族语言的做法是宗教改革时期而不是文艺复兴时期,排除;D项,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但不是纵深发展。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宗教改革进入纵深发展的阶段,改革的重点转向教义及宗教仪式,但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普罗塔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这反映了普罗泰戈拉

A. 强调人类的理性

B.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 主张知识即美德

D. 对自然界充满了恐惧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纪昀说李贽的著作“皆狂乖谬,非圣无法。”由此可知,李贽

A.离经叛道的思想为后世唾弃

B.对封建正统进行激烈的批判

C.否定儒家经典倡导思想解放

D.否定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思想

 

查看答案

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 B.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C.冲破了社会等级观念 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董仲舒的这些主张

 

 

A. 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

B. 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

C. 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

D. 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查看答案

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 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 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C. 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 不符合统治者需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