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

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 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 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C. 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 不符合统治者需求

 

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孔子反对贫富差距过大,孟子反对奢侈爱惜民生,反映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专制的不满,故A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合理诉求,并非过于理想化,故C项排除。材料思想与是否符合统治者需求无关,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明的交流,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约有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中国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与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1682年耶稣会士向教皇呈现了400多部中国典籍译本。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泰、亚当·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欧洲上空弥漫着进步的气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介、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这时的 “西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倡导“实学救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徐光启的主张一脉相承。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采纳西学为我所用。严复倡导“中西体用一致”,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法维新。

——摘编自张允熠《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这种交流对双方社会转型的影响

(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西学东渐的变化及启示。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几经演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与地位的角度指出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儒家思想能绵延千年,成为传统文化主流的主观因素。

 

查看答案

下列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人文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 B.人类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工业文明对信仰、传统和环境的破坏 D.各种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查看答案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委员会授奖词称,“他的魔幻现实作品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与当下”。莫言的作品实现了将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本土的历史、故事、社会风情的完美结合,也充分印证了“三分文学,七分生活”的文学创作理念。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一致性,无优劣之分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除运用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这说明

A.社会史观的形成与数学的进步密切相关

B.史学研究、社会研究可以借助数量分析

C.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学习外国先进科学

D.数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条件之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