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

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房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口口口口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口口口口处应该填写

A. 遵义会议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土地革命

 

A 【解析】 根据题干“湘水岸边…四夺赤水....行程二万”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史实,由“挽国邦”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红军,挽救中国革命,故A项正确。B项,南昌起义发生于长征之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以攻打长沙为目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秋收起义失败后,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题干反映的是红军长征,并非土地革命,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接下来的公元前4世纪首先是一个政治上衰落的时代……(雅典)所有类型的人都可以跻身高层,政府办事机构的设置就是为了供人挑选,就像是一个市场上的货摊一样。”这一局面体现了

A. 城邦制度优越

B. 财产等级分明

C. 地域选区合理

D. 民主政治泛滥

 

查看答案

(加试题)平遥古城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这些建筑形式蕴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是

A. 与自然环境契合

B. 天人合一的理念

C. 安土重迁的观念

D. 家族中心的传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1)阅读上表,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

材料二  某学者认为经济问题的解释要避免就经济论经济,孤立地看待经济问题的做法,经济与其他历史问题因素之间是紧密关联的,为此他引用了如下公式:

经济事件(现象)=经济+政治+科技+思想

(2)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公式中的经济因素与其他因素的联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史西洋”,“皇上命和等帅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所以宣德化(朝廷的恩德)而柔(安抚)远人也”。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郑和。”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达伽马的航海活动的不同点?

材料二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材料三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对比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对外交往在方式上的不同。

材料四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结合图一、图二所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说明其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漕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

——王鸿《扬州散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扬州繁荣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