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

材料二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立。

——《宋史·朱熹传》

材料四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

(3)引用材料三中原文,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君权”有何共同认识?

 

(1)因素:民心的得失。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目的:神化君权;警诫君主。 (2)关键:正君心。途径:存天理,灭人欲。 价值: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认识:限制君权。 【解析】 试题(1)据材料一“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即可回答君主治理天下的关键因素是民心的得失。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 (2)据材料二“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是神化君权;警诫君主。 (3)据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正君心。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存天理,灭人欲。 (4)据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5)本题要求学生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君权”有何共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共同认识是限制君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明遗民陈忱托名雁宕山樵作了一部《后水浒传》。他说:‘宋江死了以后,余下的同志,尚为宋御金,后无功,李俊率众浮海到暹罗做了国王。’”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 阶级矛盾的尖锐

B. 对外交往较频繁

C. 民族矛盾的尖锐

D. 封建统治的衰落

 

查看答案

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了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莫斯科红场阅兵仪式,展示了我国作为和平大国的国际形象,这支军队创建于

A. 黄花岗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查看答案

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A. 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B. 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

C. 展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

D. 展示了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的光辉形象

 

查看答案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查看答案

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B. 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 “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