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租界见闻 1886年8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

租界见闻

18868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

上海警队(巡捕房)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度人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

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

问题:

(1)根据材料,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有哪些印象?

(2)你如何看待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

 

(1)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 ·租界内行政管理自成一体;租界警队组织完善;拥有比较完善的公共管理设施。 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 其他答案。 (2)水平l:能根据文本作者的立场、视角等对文本进行评价 ·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有其符合事实的一面。在西方人的管理下,租界内出现了近代城市供水网络、公共照明系统以及公共道路系统,治安保障机制比较完备,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但是由于作者外国人的身份,他对租界的市政管理大加赞美,却忽视了以工部局为代表的“独立的行政权力”,是脱离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辖的殖民政权,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侵害。租界内的公共管理系统虽然完善,但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生活的安全与与舒适。这些都表明租界乃“国中之国”的事实。 水平2:仅能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水平3:没有结合文本材料回答问题 其他答案。 【解析】 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的关键就是概括出材料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提炼的语言要精炼,抓住要领。材料主要就是围绕着行政权和警队的问题来展开,此外还涉及到了一定的公共管理措施。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评价。本题关键就是要发表出自己的态度,因此态度要足够鲜明。此外在论述自己的态度时要充分地结合材料,做到言之有物。对材料的理解要充分,一分为二的看待租界这一问题,不能一棒子打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材料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一份奏折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查看答案

一份奏折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

该国王已物故四年,并无子嗣,仅存一女,年未及笄,即为今之国王。该国有大族二十余家,皆其国之权臣,议事另有公所,只须伊等自行商榷,不受约束。揣其词意,或前此粤省烧毁之烟,其中即有各该权臣之物。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经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选自《琦善奏探询英国各情形折》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琦善获得了哪些情报?

(2)你如何看待琦善的这份奏折?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们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l938年)

材料二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