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载,某朝“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这里所说的“大臣”应是...

据载,某朝“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这里所说的“大臣”应是

A. 明代的殿阁大学士

B. 明代的内阁首辅

C. 清代的六部官员

D. 清代的军机大臣

 

D 【解析】 根据材料“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可知是清代军机大臣只能缮写、传达皇帝谕旨,而没有实权的特点,故D项正确。明代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与材料不符,排除A。明代的内阁首辅是明代对内阁大学士中位居第一者(首席大学士)的尊称,随着内阁地位的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为其下属机构,与材料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的“大臣”是清代军机大臣,与清代的六部官员无关,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 表明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B. 加强了专制皇权

C.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清初,掌握国家机要的机构是

A. 内阁

B. 南书房

C. 议政王大臣会议

D. 军机处

 

查看答案

下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们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 选官制度的变化

B. 专制统治的加强

C. 监察体制的完善

D. 建筑艺术的进步

 

查看答案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 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 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C. 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D. 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查看答案

某班同学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必要性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下列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A. 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消除地方割据

B. 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实行行省制

C. 只有实行行省制度才能加强君主专制

D. 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要求革新地方行政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