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的传统里,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

宋明理学的传统里,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辩证的知行观。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

B. 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

C. 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

D. 儒学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

 

D 【解析】“知先行后”“知行合一”“知行相资以为用”都体现出知行关系理论,说明这一关系不断深入,故D正确;宋明理学并没有存在缺陷,故A错误;B中形成定论说法错误;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是宋明理学时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示意图。其变化

A. 表明金银开采数量增加

B. 表明政府铸币量迅速提高

C. 说明纸币使用范围有限

D. 受商业贸易发展状况影响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清代前期部分年份主要财政岁入情况。据表中信息判断,清代前期

年份

地丁税

盐课

关税

岁入(万两)

比重(%)

岁入(万两)

比重(%)

岁入(万两)

比重(%)

顺治九年(1652年)

2126

87

212

9

100

4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2727

87

276

9

120

4

雍正三年(1725年)

3007

86

443

13

135

4

乾隆十八年(1753年)

2938

72

701

17

430

11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2991

61

574

12

540

11

嘉庆十七年(1812年)

2953

74

579

14

481

12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2943

71

747

18

435

11

 

 

A. 政府收入结构相对稳定

B. 农民负担不断加重

C. 对外贸易额增速较明显

D. 私盐走私现象严重

 

查看答案

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B. 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C. 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

D. 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查看答案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明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其评价的是

A. 国与国的关系

B. 嫡长子继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三公九卿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见下图。

请回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对英美的政治体制进行比较。(要求:选取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