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

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董仲舒       D.朱熹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可知此应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的史实。故排除ABD三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

A. “君舟民水”主张    B. “大一统”的思想

C. “民贵君轻”主张    D. “无为而治”主张

 

查看答案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哉?以不相爱生。”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 既以非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C.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D.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查看答案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28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三: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四:住在无锡市市区的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下面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单位:元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2008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柏庐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江南士大夫的消费观。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

4)据材料四,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10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盐铁论》记载:西汉时期官营制铁业多用囚徒生产,生产积极性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劣,而且价格高;官府专卖经营导致“器难得”,“善恶无所择”。而民间的制铁业,“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忙季节,他们将铁制农具运到田间地头,“民相与市买”,农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

(1)结合材料,以西汉铁制农具的生产销售为例,分析官营与民营手工业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原因。

材料三  晚清时期,近代铁路传入中国,对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国人对修筑铁路观点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