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8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

28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三: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四:住在无锡市市区的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下面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单位:元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2008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柏庐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江南士大夫的消费观。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

4)据材料四,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10分)

 

(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 (2)崇尚奢侈; 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或儒学轻商思想影响 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3)原因:①世界市场(扩大)逐渐形成,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各地的商品; ②英国殖民扩张,成为殖民帝国,能掠夺到世界各地的廉价产品; ③资本主义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④人文主义发展,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 ⑤商业宣传。 (4)趋势:①18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 ②18年:迅速提高。 原因:18年:①计划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或生产力水平低); ②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限制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勤俭节约。 (每点,满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说法也可得分) 18年: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市场经济体制活跃了经济; ③消费者观念变化,追求生活质量。 (5)启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注意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等。 (答出四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从古代消费观的变化、英国的消费观、现代的消费观等方面来分析。 (1)主张:由材料中的“当思来处不易”、“恒念物力维艰”可知作者是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原因:结合材料所反映的“明末清初”这一时间,当时最主要经济形式是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处在极低的情况之下,所以导致物资匮乏,供应不足,故应勤俭节约。 (2)消费观:由材料中的“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可以推知其消费观是崇尚奢侈。阐释:明代江南士大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是指江南士大夫的崇尚奢侈的消费观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者是指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或儒学轻商思想影响),致富后主要用于买田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因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注意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时间为“17 世纪末至18 世纪中叶”,这与这个时间段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是有关系的,考虑时从这些方面来着手。英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都推动了材料中出现的现象。 (4)趋势:由材料中的数据看,1958—1978年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1978—2008年则是迅速提高。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分析,主要应该从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国民的消费观念角度对比说明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盐铁论》记载:西汉时期官营制铁业多用囚徒生产,生产积极性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劣,而且价格高;官府专卖经营导致“器难得”,“善恶无所择”。而民间的制铁业,“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忙季节,他们将铁制农具运到田间地头,“民相与市买”,农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

(1)结合材料,以西汉铁制农具的生产销售为例,分析官营与民营手工业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原因。

材料三  晚清时期,近代铁路传入中国,对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国人对修筑铁路观点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农商之辩

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1)材料一的主张体现什么政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些决策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宋太祖乃尽收天下之利权归于官(中央),于是士大夫始必兼农桑(经济)之业,方得赡家,一切与古异矣。仕者既与小民争利,未仕者又必先有农桑之业方得给朝夕,以专事进取。于是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势益重。    

——(清)沈垚《落帆楼文集》

(2)关于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除材料二的分析外,还可有哪些补充因素?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4)据材料四,概括英国环境得以治理的因素。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上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    

A.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

B.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

C.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

D.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就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先生利用这组数据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A.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 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程度

D. 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集中

 

查看答案

托拉斯在美国刚刚出现时,“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政府务所以摧抑扫除之……至千九百年以后,举国舆论,幡然一变。于是遏禁之政策,一变为补救之政策。”它表明当时

A. 政府放弃了自由竞争政策

B. 国家实行“混合经济”

C. 托拉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 政府成为“总资本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