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

(题文)“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中国“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材料表明

A. 封闭性强导致落后

B. 重在思想不断解放

C. 中国缺乏理性精神

D. 西方注重科学研究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中国科学地位明清以后落后了,是因为“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并不是因为封闭性强导致落后,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重总结实践经验,轻理论概括和抽象,材料强调“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而没有强调思想解放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题目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中有许多非理性的成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西方科学研究的情况,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 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 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 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查看答案

(题文)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 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

B. 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 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 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查看答案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治世,佛教大无为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查看答案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查看答案

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 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B. 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C. 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