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 这反映了两汉时...

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 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B. 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C. 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B 【解析】 表格显示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时期,博士、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未任博士的名儒以及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可见由于汉代尊儒措施的实施,导致汉朝从事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故B项正确;表格没有体现出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教科书,故A项错误;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取得了独尊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官吏儒学水平提高,不能反映出综合素质的提升,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

A. 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

D. 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

 

查看答案

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

A. 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

B. 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C. 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

D. 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 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 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 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查看答案

1870年到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全受宪法制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查看答案

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指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