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唐至北宋主要官员出身比例变化简表 类别时间 名族贵胄 低级官员或地方豪右 寒...

下表唐至北宋主要官员出身比例变化简表

类别时间

名族贵胄

低级官员或地方豪右

寒族

背景不明

唐肃宗至唐僖宗

69%

9%

4%

2.7%

唐昭宗至唐哀帝

60.9%

6%

2%

4.3%

后梁太祖至后周世宗

21%

3%

46%①

3.1%

宋太祖至宋太宗

32.8%

3%

41.6%②

1.3%

宋真宗至宋钦宗

19%

30.8%

43%③

2.9%

 

 

注:①其中有30.1%由军功而起,②其中有8%由军功而起,③其中有4.5%由军功而起,自科举出身则占其中的39%。表中官员出身比例的变化反映了

A. 唐末至北宋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B. 唐宋官学教育与科举的发展

C. 唐末藩镇割据局面持续和扩大

D. 庶族经济发展冲击社会门第

 

A 【解析】 通过图表可以知道,从唐朝到宋代官员的出身名门子弟的比重越来越小,而寒门和中等家庭的比重是越来越大,这说明唐末至北宋社会阶层流动增强,故选A;材料无关唐宋官学教育与科举的发展,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唐末藩镇割据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提到庶族经济发展的社会影响,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

A. 民族融合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

B. 唐代旧的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C. 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

D. 唐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

 

查看答案

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

A. 使地方决策方式发生异变

B. 有效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

C. 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 体现地方权力间的分权与制约

 

查看答案

政事堂在唐初设于门下省,为宰相议政之所,武周时迁于中书省,改为“中书门下”,成为朝廷最高权力机构,且中书令实际上成为大权独揽的宰相。据此可知

A. 唐中后期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 宋朝的中书门下体制发端于唐

C.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的作用削弱

D. 三省体制下相权反弹威胁皇权

 

查看答案

唐代中下层官员往往在取得一定的官职或具备攀婚高门的资格之后,才正式结婚,致使其结婚年龄远远晚于官方规定的“男子二十、女子十五”。该现象的出现表明,唐朝

A. 科举发展导致士人晚婚    B. 士庶通婚较为普遍

C. 官员的特权思想较浓厚    D. 门第观念依然存在

 

查看答案

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

A. 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

B. 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

C. 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

D.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