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裴姓是伯益的后代,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裴姓是伯益的后代,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此以非为氏。后来他们的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

——《裴氏世谱》

材料二据《裴氏世谱》载,河东闻喜(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在封建社会时期,七品以上官员,达3000余人,官居宰相之人高达59人。第3位宰相,裴绾,裴氏家族第十七世,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第41位宰相,裴度,裴氏家族东眷第十八世,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第59位宰相,裴定,裴氏家族第四十一世,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材料三《裴氏家记》历代均有人撰修,父死子继,子死孙承,呕心沥血,锲而不舍,最终成书。虽名曰家族谱牒,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谱的范围。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

(1)据材料一,概述裴姓形成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三位宰相所在部门的主要职能。

(3)据材料三,概括族谱的现实意义。

 

 

(1)分封制的封地;后人徙封解邑,进行文字改造。 (2)裴绾部门:决策;裴度部门:起草诏令;裴定部门:只管行政。 (3)凝聚宗族;传承文化;反映历史。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人姓氏的由来和族谱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裴姓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周代被封于非(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后来他们的后裔(六世孙)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分析得出。 (2)根据材料中的“汉献帝时官居尚书令”“唐穆宗时官至中书令”“宋仁宗时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联系所学可知,三位宰相所在部门的主要职能分别是决策、起草诏令和行政。 (3)族谱的现实意义,应当联系所学并结合材料中的“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同社会历史问题相联系,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兴衰更替的真实纪录”等信息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 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

B. 中朝内阁军机处

C. 中朝中书门下内阁

D. 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查看答案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丞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丞相的权力。与之相关的措施有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

B. 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

C. 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

D. 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

 

查看答案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

A.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 “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 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查看答案

明太祖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反映了明朝

A. 出现宦官专权    B. 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

C. 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D. 中央集权的强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