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经济文明历程是高中历史的必修内容,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老师在释读经济...

经济文明历程是高中历史的必修内容,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老师在释读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导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中国与全球化

材料一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踩着历史的节奏(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中国“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

研究课题二欧盟与美国

材料二在某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前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曾表示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

—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

(2)材料二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研究课题三欧洲债务危机

材料三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彭博社(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

材料四《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

(3)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或l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答一项即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西欧实力不及美国。说明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取决于综合实力。 (3)现象:凸显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理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援助。 【解析】 第(1)问,“标志性事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指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指的是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指的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2)问,“主要因素”,依据所学知识从西欧和美国的实力对比角度分析。“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关系角度分析。 第(3)问,“现象”。依据材料三信息“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彭博社(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说明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理由”,依据材料四信息“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援助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

材料三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3)为摆脱“路径障碍”,在实践中,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怎样进行政策调整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市场发展的特点,并简述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新现象,并说明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新变化。

 

查看答案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中国从惊呼“狼来了”到现在“与狼共舞”,说明中国

A. 抑制了全球化的趋势

B. 遏制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C. 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中,机遇和挑战并存

D. 已融入世界大市场中

 

查看答案

下图是名为“剪刀差”的一幅漫画。作为历史材料,它可以来说明

A. 16世纪50年代,早期殖民侵略的方式

B. 17世纪50年代,荷兰快速崛起的原因

C. 19世纪80年代,英美等国主导的经济秩序

D. 20世纪90年代,世贸组织裁决纠纷的程序

 

查看答案

(题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道:“1945年之后,德、法两国都毫无疑问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仅削弱了自己,而且还削弱了欧洲.二战后,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共同的议会,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二战后德法两国继续对抗    B. 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C. 二战后欧洲各国之间合作增强    D. 二战后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