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20年代起的约七十年里,苏联的建设道路影响深远,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20年代起的约七十年里,苏联的建设道路影响深远,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三苏联工业总产量位次变化表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量

5

3

2

2

1

 

 

 

—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

材料四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五2000年,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如下:

14.6%受访者:20世纪俄罗斯的成就超过其他任何世纪;

13.2%受访者:这是俄罗斯最不成功和最困难的一百年;

2/3受访者: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

—据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检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及其作用各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能“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的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式的经济有哪些弊端?

(4)材料五中,哪个观点比较客观?它符合怎样的评价方法?

 

(1)政策:新经济政策。 措施与作用: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 (2)可以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3)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从农民那里拿走东西过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4)“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最为客观。 全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1921年”可知是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新经济政策措施从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及作用回答即可;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计划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回答。 (3)依据材料四“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和所学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以及牺牲农民利益发展重工业回答。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五“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可知最为客观;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可知是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材料表明他们先后付诸实施的行动有哪两大类?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三分析其成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末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最重要纽带是

A. 垄断组织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查看答案

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西欧联合

A. 超出了历史发展规律

B. 消除了内部矛盾

C. 是民心之所向

D. 产生了新的价值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其显著特征是

A. 以美国为主导

B. 以欧洲为中心

C. 摒弃社会制度的对抗

D. 在联合国框架内运行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为此,战争结束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C. “关贸总协定”签署

D. “冷战”秩序的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