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

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

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

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1)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 (2)变化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 影响:有利于对官吏的控制和限制其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古代俸禄总体偏低是形成贪腐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析】 试题(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禄”为官员的报酬”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俸禄制度变化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不少学者指出“封建专制”这一词的荒谬。刘北成指出:“在马、恩那里,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这是两个不相兼容的概念,凡是典型的、纯粹的封建主义,必然是‘等级的所有制’,其统治权是分裂和分散的,那就不可能有专制主义。何怀宏也指出,“封建专制”“从其本义来说,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封建’就意味着分封,意味着权力分散。因而,如果是‘封建’就不可能是中央集权,不可能是君主一人‘专制’”。

——摘自黄敏兰: 《从四种“封建”概念的演变看三种“封建社会”的形成》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材料中两位学者关于“封建专制”一词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概念清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查看答案

在论及元朝儒士的社会地位时,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即“九儒十丐”,儒士地位仅高于乞丐;而我国台湾学者、元史专家萧启庆则认为,元朝儒士比一般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据此说明

A. 郑思肖作为历史见证者,其观点更加全面客观

B. 萧启庆作为元史专家,他的观点更加真实可信

C. 历史研究和陈述会受到时代条件及作者立场等因素影响

D. 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来源于对当时的时空环境全面考察

 

查看答案

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

A. 实行代议制民主

B. 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

C. 主权在民的原则

D. 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

 

查看答案

(题文)德国在统一前后教育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德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主要反映了

A.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B. 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程度不同

C. 民主化程度发展不同

D. 政治体制本质特征不一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