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1)不同:罗马公民享有不同程度的权利,对政府的行为构成一定的制约。 中国古代法律只规定臣民应尽的义务,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 罗马:商品经济的开放性;最高统治者权力有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2)思想: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权在民;自有平等;崇尚法律等 影响:促进人的思想解放;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3)认识:深化体制改革,为公民意识提供有益土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意识提供践行通道;加强公民教育,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每点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但最多5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 材料二“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 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不同的原因结合所学回答,主要从古中国与古罗马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概括。 (2)根据材料“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概括出康德的主要思想。影响根据所概括的思想主张回答,西方民主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民主思想的传播,推行政治民主化方面。 (3)根据材料及所学,要推动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在政治、教育、思想文化等方面有所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论及元朝儒士的社会地位时,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即“九儒十丐”,儒士地位仅高于乞丐;而我国台湾学者、元史专家萧启庆则认为,元朝儒士比一般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据此说明

A. 郑思肖作为历史见证者,其观点更加全面客观

B. 萧启庆作为元史专家,他的观点更加真实可信

C. 历史研究和陈述会受到时代条件及作者立场等因素影响

D. 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来源于对当时的时空环境全面考察

 

查看答案

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

A. 实行代议制民主

B. 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

C. 主权在民的原则

D. 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

 

查看答案

(题文)德国在统一前后教育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德美教育理念的差异主要反映了

A.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B. 封建专制思想影响程度不同

C. 民主化程度发展不同

D. 政治体制本质特征不一样

 

查看答案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打算落空后,进而试图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可法国人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记忆犹新,结果是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在1877年进一步澄清。史学家普遍认为这

A. 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B. 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 延续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 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 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

B. 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

C. 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

D. 联邦议会立法权被皇帝掌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