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 手工业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D 【解析】 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是由于市场需求少而没必要转变,即生产革新缺乏市场需求的推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明清工匠积累了丰富的技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属于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这一规定

A. 加强了国家对土地所有权的控制力度

B. 使私人土地所制得到充分发展

C. 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高

D. 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就“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这一主题,某班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形成了以下四组认识,其中哪一组认识将得到大家的赞同

A. 秦汉时期出现了原始陶瓷

B. 南北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 唐代出现五大地方瓷

D.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查看答案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

A.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 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C. 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D. 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汉王叛逆,“从反者十九州”,都城长安局躇西北,“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而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足”。遇荒年,关中经济难以供应时,君臣即领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诏开工营建东都洛阳,“恃其富强,不虞后患”,“每月役丁二百万”,“结怨于民”,经十个月完成,“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运河建成后,洛阳成为全国的漕运中心。后来,唐朝也长期以洛阳为东都,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也先后定都于此。

——据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隋炀帝营建东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炀帝营建东都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文翁在担任蜀郡郡守期间,对蜀地民风进行教化改进。他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就学于太学,学成归来,让他们担任要职,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涕力田(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每次到各县巡查时,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摘编自《汉书·文翁传》

(1)根据材料,概括文翁改进蜀地民风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翁改进民风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