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战时土地政策大纲》,其中关于农民土地...

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战时土地政策大纲》,其中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规定:“奖励人民以土地呈献政府,并应没收汉奸土地,征收利用不良土地,依法分配于伤兵难民。”这主要说明

A. 社会矛盾变化促使国民党调整土地政策

B. 为解决伤兵难民土地问题政府调整政策

C. 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党±地政策的调整

D. 国民政府致力于实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 【解析】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是抗战的需要、社会矛盾变化促使了材料中的国民党进行土地政策调整,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政府调整政策是为了抗日而非为了解决伤兵难民土地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推动了国民党土地政策调整是社会矛盾而非国共合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政府并不致力于实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初学术界、教育界论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只是少数学者。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须选择的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B. 振兴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

C. 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加深

D. 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

 

查看答案

“《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

B. 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C. 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 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时期,清首任驻英、法公使郭嵩焘认为英国“所以持久而国事益张者,则在巴力门议政院(议院)有维持国是之义,设买阿尔(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而中国“秦汉以来二千余年适得其反”。这些言论引起国内官绅的公愤,记录这些言论的书奉诏毁版。郭嵩焘被罢黜公使职务。上述历史现象集中体现了

A. 中英国力强弱的主因在于政治制度差异

B. 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社会起步艰难

C. 外交近代化加快了西学东渐的进程

D. 洋务运动阻碍了国人民主意识萌生

 

查看答案

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B. 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C. 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

D. 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译著类别及其来源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科学

自然科学

历史地理

社会科学

哲学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种

 

 

有同学对上述表格中两个时期译著类别及其来源变化进行解读,推导出以下认识,其中最合理的是

A. 科技译著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不如社科译著

B. 近代中国既遭日本侵害甚巨也受其影响最深

C. 二十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开始谋求变革旧制度

D. 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是影响变化的重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