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题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始置...

材料题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

—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三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四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1)时期:战国时期。职权:参议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 (2)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至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本质问题: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逐渐走向极端。 (3)变化: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政务繁杂。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量是非”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丞相制度始于战国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参议政事、监察百官等方面概括奏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和“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归纳汉代到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第二小问,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本质反映了皇权扩大,相权削弱。 (3)本题根据材料二“"明太祖……罢中书省,废丞相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被罢除,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政务繁杂等方面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朝雍正帝为用兵西北开始设置军机处,说明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查看答案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深感力不从心,于是设置内阁帮助他处理政务。

 

查看答案

“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A. 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 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C. 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这说明

A. 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

B. 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C. 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

D. 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查看答案

洪武三年太祖曰:“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明太祖的本质意图是

A. 汲取元亡教训

B. 剥夺丞相权力

C. 强化君主专制

D. 保证政令畅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