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 材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

材料二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

材料三杨秀清是不是邪恶的阴谋家暂且不论,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没有杨秀清的卓越行政才干和集权才能,太平天国运动决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1)材料一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

(2)归纳材料二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杨秀清。

 

(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只看到了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力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3)对杨秀清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杨秀清凭借其卓越才能,为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杨秀清野心膨胀,压制其他将领,破坏团结,引起内讧,断送了太平天国的全盛局面。 【解析】 试题(1)根据时间“1856年”,结合太平天国的发展概况得出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得出原因,并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上加以评论 (3)应该对杨秀清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

A.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哀叹:“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B. 《贼情汇纂》记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

C.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 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 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查看答案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 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

B. 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C.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道等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材料表明

A. 拜上帝教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教义

B. 与清朝统治者相比洪秀全并未显现其进步性

C. 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D. 向西方学习的不深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 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 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