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

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

 

(1)表现:世家传承受到冲击,政治上呈现出“平民化”风貌。(或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背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生巨变;世袭制弊端日益严重;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改革及长期战争。 (2)原因:官僚政治运转不正常;“世卿世禄”制度的传统;君主为保证显贵阶层的忠诚。 途径:“任子”;察举制。 (3)作用:形成特权垄断;抑制人才正常流动;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降低行政效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发展。从秦汉时期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其后积弊日甚”“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结合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变化,从而得出第二小问答案。 (2)从材料“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 “世家”、“官族”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3)从材料“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世家”、“官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特权的垄断、人才的流动、中央集权和行政效率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成为秦汉以后历朝沿用的选官制度。

 

 

查看答案

(题文)秦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强化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 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

B. 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杜绝了舞弊现象

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

D. 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查看答案

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

A.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

B. 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

C. 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

D. 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题文)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反映唐朝的政事堂

A. 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

B. 确保宰相掌握了决策权

C. 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

D. 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