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

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 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 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

C.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D. 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 【解析】 材料“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的决策判断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这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民主性,故C正确;虽然材料提到了卜筮、龟等信息,但并不是强调神权色彩,而是说明具有民主色彩的决策方式,故A错误;中国早期政治并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也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的特点,故B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中国早期政治的决策方式,而不是强调迷信愚昧的色彩,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在当时它有何重要作用?

(2)1954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3)材料三所体现的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李成武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中说:“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开始的一场意义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使得社会发展程度各异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共同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这说明

A. 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对外开放

B. 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有完全的自治权

C. 民主改革是为了废除剥削制度和消灭阶级压迫

D. 民主改革使中国各地区的发展趋于一致

 

查看答案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 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查看答案

(题文)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 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 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查看答案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 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 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