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反映了孙中山

A. 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

B.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C. 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 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思想

 

D 【解析】 试题据材料“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财富再分配,促进民生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故B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故C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其中的“民权主义”是指

A. 反对满洲贵族压迫

B. 反对帝国主义

C. 建立民主共和国

D. 平均地权

 

查看答案

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

A. 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 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的根本原因是

A. 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 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落后

D.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查看答案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

B. 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

C. 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

D. 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

 

查看答案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原来在学校里的名字是胡洪骧。有一天早晨,我请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二哥深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想了一个“适”字。我很高兴,就用“胡适”二字。胡适所说的“当时风气”应该是

A. 封建伦理道德遭到批判,三纲五常的束缚开始摆脱

B.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强音,“物竞天择”思想被宣传

C.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趋于强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