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弊端。较之于这一制度,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

 

(1)标准:贤良、孝廉 影响:有利于下层人才参政;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选官标准趋于客观公正。 (2)制度:九品中正制。 弊端:门阀士族垄断官场。 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1)第一小问标准,根据材料一“贤良”、“孝廉”,该制度为“察举制”。以“贤良”“孝廉”等道德作为推选官员的重要标准;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使普通人有参政机会;根据材料一“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使各郡县利益平衡,巩固统一;根据材料一“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朝廷用人有了相对客观的标准。 (2)第一小问名称,根据材料二“变成拥护门第”,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拔官员;第二小问弊端,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选拔官员,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第三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参加中央考试”,隋唐实行科举制,其进步意义是相比于前代的。首先,选官的范围扩大;其次,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同时,科举制也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提出了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的理论。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明确提出历史学家应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西方史观的变化表明

A. 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B. 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C. 冷战影响了史学研究

D.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结束了英国与欧盟43年的“婚姻”关系,这表明

A.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B. 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C. 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D. 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查看答案

某国际经济组织纲领称,该组织旨在“通过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成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该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关贸总协定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欧洲联盟

 

查看答案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

A.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B. 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C. 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

D. 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是某国经济发展的数据,它反映了

工业生产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

100

13.8

75.5

108.1

 

 

A. 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B. 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C.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