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是什么?“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主要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两次重大举措。

(4)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办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政策:新经济政策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或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2)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 (3)举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经济发展要善于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 【解析】 第(1)问, 根据材料的时间可得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和特点是指新经济政策中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 第(2)问,结合所学得知罗斯福在农业措施是颁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美国政府的作用从胡佛时期的自由放任到罗斯福的国家干预。 第(3)问,根据材料题目信息中的两个时期的两项举措分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第(4)问, 结合所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从15世纪末开始,农村中的一些土地贵族就以暴力驱赶农民,大规模地圈占村社的公地和农民的耕地,使之成为牧场。他们仅雇佣少量、工资低微的农业工人放牧羊群,使大部分农民失去生机,沦为流民。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恰恰正是这一具有英国特色的圈地运动,使英国古老的封建经济结构在无声无息中,居然向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生着转变。

—钱昌明《英国是怎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材料三各地改革开放后,就开始吸引流动人口了。深圳、广东先开放,建设特区吸引了几十万过去。因为当时开始办的产业都是“三来一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吸引了大批内地农村人口。

—摘编自葛剑雄《人往高处走,社会离不开迁徙自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圈地运动”中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及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4)综合三则材料归纳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北京送来的绿灯”是指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财政困难依然严峻

B.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产业结构趋于均衡

D. “八字方针”的推行

 

查看答案

有民谣唱到:挖粮队,真厉害,进了家门找布袋;翻了箱,倒了柜,粒粒粮食装起来;哪个敢吭一声气,揪着脖子捆起来;先来一场大辩论,不服再游一回街。该民谣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肘期

D. “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查看答案

1950年中财委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A. 适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B. 表明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

C. 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D. 表明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