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服饰文化在中国有悠久...

《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服饰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

唐代女子服饰雍容华贵、百媚竞呈,女子着男装、胡服蔚然成风。

《野客丛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

元朝

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清朝

清初规定,高档皮毛、绸缎只能亲贵和官员服用,士庶百姓只许服用绸、绢、纺、丝、纱等。1870年左右,通商口岸城市的人们穿着机织布服饰的现象日益普遍。

民国期间

洋装在中国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出现。

20世纪50年代

旗袍在大陆渐被冷落,在新中国的女干部们中流行中山装和从苏联传入的列宁装,穿工装裤成为一种时尚,从苏联流传到中国的连衣裙“布拉吉”深得中国女性青睐。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皮尔卡丹、耐克、adidas等世界服装品牌进驻中国。198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敞开供应。纺织工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纺织品制造大国,锦纶、氨纶、纳米等面料的产品不断投向市场,引领服装行业新潮流。

 

 

——据《中国服饰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服饰文化受对外开放交流的影响。 唐代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女子着胡服盛行;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洋装在中国流行并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促进了列宁装和“布拉吉”的流行。可见服装的发展变化与对外开放交流密切关联。 也可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如服饰变革受政治文化的影响;纺织技术发展水平决定服饰质料的变化等。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服饰文化受对外开放交流的影响”或者“服饰文化受对外开放交流的影响”等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结合材料从“唐代奉行对外开放政策,、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洋装在中国流行并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等归纳论证,并说明结论即可。 【方法技巧】开放试题答题方法: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再对材料中相关系信息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具体解题方法如下; 1. 变化、趋势类:答题要求一般遵循“从……到……”格式答题。这类题在高考试题中是常考题型,值得关注。 2. 特点、特征类:这类的题目一般要求“从具体到一 般”,“从现象到本质”。这类题难度较大,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 3. 归纳要点类:这类题目主要要求点要全,面要广,注意问题的角度和层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行会出现于9世纪,市场狭小并具有地方性,……”早期的城市经济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行会由此产生。12、13世时,意大利和美国的行会已相当发达。“从13世后期开始,手工业者的人数和力量不断大,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分离,手工行会逐渐取代商人行会成为行会的主体。商人通过市政当局干预行会,包买商逐渐支配农村家庭手工业,为手工业工场的产生准备条件。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支配看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名义向国王请求垄断特权。

—摘编自代轩字《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

材料二中国行会有中国的特色,这些组织都是奉政府之命成立。它是在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宗法等级极其森严和富商大畸形膨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即使非完全同样,几乎也都是在早期出现,它们互相保护和互为保证。商业行会组织占有主导地位,是当时工商不分的表现。“……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会经济结的变化,传统行会逐渐衰落。

—摘自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材料三商会是中国近代以商人主体的最为普遍的资产阶级社团,……在市政建设,民政管理、公益事业管理,社会治安乃工商,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大的发言权。1905年,中国第一个由商人组织自己的商会——上海商务总会召开各业商董大会,声援抵制美货运动。1907,上海商务总会提出筹办华商联合会和中国华商银行的协议。在1909年的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中,华商联合会办事处承担了动员和组织海内华商参加这一项政治运动的重任。

—摘编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行会与中国传统行会的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商会与传行会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俄各自调整对非政策,大国对非洲的控制能力减弱,但非洲地区冲突实际上增多了。这表明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 地区冲突成为世界主流

C. 冷战不利于世界和平

D. 应辩证分析冷战的影响

 

查看答案

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这表明

A. 苏联人民为二战做出巨大贡献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比例失调

C. 计划体制有利于集中生产能力

D. 卫国战争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

 

查看答案

“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移

B. 环境严重污染导致了人口死亡

C.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

 

查看答案

在古希腊,公民的自由是在城邦里分享社会权利,是以集体的方式直接行使完整主权的若干部分。而公民的政治则是与城邦相关的一切事务,它几乎囊括了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

A. 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

B. 为现代个人自由提供了范式

C. 确立了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

D. 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