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不甘心沦为亡国奴的东北人民纷纷自发组织义勇军,一度给日军造成严重损失。但东北抗日义勇军从一开始就处在外无援军、内无装备、给养短缺的境地。其内部缺乏统一组织,多系结义和帮会性质,纷争不断很快在日军的打击下分化瓦解了。

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迅速壮大,发展为11个军、3万多人。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相比,东北抗联的物质力量非常弱小,弱小到几乎每一发枪弹都需要从敌人手中夺取。东北抗联常年孤悬敌后,不仅要随时面临日伪军的围剿、还要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严酷的封锁。杨靖宇在生命最后时刻对劝降者说出那句令所有国人动容的话:“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这句话恰好可以作为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奋斗的总结。

—摘编自吴昊《为什么一定要记住东北抗联?》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东北人民参与、支持抗日斗争面临的困难都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东北人民参与、支持抗日斗争的意义。

 

(1)困难:孤立无援,缺乏补给装备;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缺乏正确的斗争策略和方法;东北严酷的自然气候;敌人过于强大;伪政权建立较早等。 (2)意义: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抗战事业。 【解析】 (1)根据材料“但东北抗日义勇军从一开始就处在外无援军、内无装备、给养短缺的境地。其内部缺乏统一组织,多系结义和帮会性质”可知孤立无援,缺乏补给装备;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缺乏正确的斗争策略和方法;根据材料“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相比,东北抗联的物质力量非常弱小,弱小到几乎每一发枪弹都需要从敌人手中夺取。东北抗联常年孤悬敌后,不仅要随时面临日伪军的围剿、还要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严酷的封锁。”可知东北严酷的自然气候;敌人过于强大;伪政权建立较早等。 (2)根据材料“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这句话恰好可以作为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奋斗的总结。”并结合所学回答东北人民参与、支持抗日斗争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四十年前历经十年“文革”的中国依然贫弱,社会各个领域困境重重,改革开放如一缕春风给神州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进民主和法制,这是邓小平总结中国传统政治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经验后得出的最重要教训,也是他在“文革”结束复出后最重视的政治法宝。他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邓小平的政治理想是,在中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要实现这个理想,首先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推进民主和法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摘编自俞可平《邓小平与中国政治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推进民主和法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进民主和法制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出现的部分新科学技术表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年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72年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6年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3年

中国

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1947年

美国

晶体管问世

1977年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4年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81年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57年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96年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60年

美国

激光器出现

1999年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1964年

中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00年

美、日、法、德、英、中

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一个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秀全搞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借用了西方的宗教武器,然而终究走着朱元璋式的“农民革命领袖”的悲剧道路;康有为倡导了对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所启示的戊戍维新运动,然而当封建顽固派势力以千百倍的疯狂作反扑时,他也回归到了封建王朝的“忠臣”的立场;至于孙中山,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无疑对于变革近代中国的现实政治环境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应当说,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之时,他和他的战友们实际上还只是空怀救国志,未有回天术。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驱者们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正是比之他们的前辈对中国社会有着更为关键性的深切把握。鲁迅在文学作品中揭示了以“阿Q精神为典型代表的民族劣根性,又指出每一个中国人应深刻地认识到:“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胡适指出:“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里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同时他又鼓吹:担来思想的清水“一勺一勺地洒向那孔尘弥漫的大街上”,现代中人应该“打倒孔家店”。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先驱者们引进西学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前辈们相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何进步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

——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史《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家训思想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毕加索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最具名望的艺术家,其名画《格尔尼卡》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点。与《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最贴近的历史事件是

A. 南京大屠杀

B. 中途岛海战

C. 珍珠港事件

D. 慕尼黑阴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