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秀全搞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借用了西方的宗教武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秀全搞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借用了西方的宗教武器,然而终究走着朱元璋式的“农民革命领袖”的悲剧道路;康有为倡导了对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所启示的戊戍维新运动,然而当封建顽固派势力以千百倍的疯狂作反扑时,他也回归到了封建王朝的“忠臣”的立场;至于孙中山,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无疑对于变革近代中国的现实政治环境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应当说,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之时,他和他的战友们实际上还只是空怀救国志,未有回天术。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驱者们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正是比之他们的前辈对中国社会有着更为关键性的深切把握。鲁迅在文学作品中揭示了以“阿Q精神为典型代表的民族劣根性,又指出每一个中国人应深刻地认识到:“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胡适指出:“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如同酒里少了酒曲,面包里少了酵,人身上少了脑筋;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同时他又鼓吹:担来思想的清水“一勺一勺地洒向那孔尘弥漫的大街上”,现代中人应该“打倒孔家店”。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朱文华《“再造文明”的奠基石:“五四”新文化运动三大思想家散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先驱者们引进西学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前辈们相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何进步之处?

 

 

(1)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大环境决定;简单移植西方文化,脱离了中国国情;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没有科学的纲领作指导;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尚未充分觉醒,文化素质遍不高。 (2)进步之处: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重视从思想和道德上唤醒国民;倡导个性解放培养独立的人格,强化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对封建思想特别是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进行深刻批判;后期介绍马克思主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洪秀全搞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借用了西方的宗教武器”可知简单移植西方文化,脱离了中国国情;根据材料“然而当封建顽固派势力以千百倍的疯狂作反扑时”可知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大环境决定;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没有科学的纲领作指导;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尚未充分觉醒,文化素质遍不高。 (2)根据材料“鲁迅在文学作品中揭示了以‘阿Q精神’为典型代表的民族劣根性……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社会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人格……那种社会国家决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可知重视从思想和道德上唤醒国民;倡导个性解放培养独立的人格,强化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打倒孔家店”可知对封建思想特别是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进行深刻批判;根据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根据所学可知,后期介绍马克思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

——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史《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家训思想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毕加索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最具名望的艺术家,其名画《格尔尼卡》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点。与《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最贴近的历史事件是

A. 南京大屠杀

B. 中途岛海战

C. 珍珠港事件

D. 慕尼黑阴谋

 

查看答案

20世纪中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下列哪一项是最有可能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 铁路与飞机

B. 电视和电影

C. 报纸和广播

D. 网络与漫画

 

查看答案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

A. 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 启蒙运动时代的浪漫之声

C.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 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查看答案

(题文)安德鲁·乌尔在1835年解释说:“工厂体系的原则……就是用‘机械科学’代替‘手工技术’,将工序分割至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以适应工人的分工和等级。”这反映出工厂体系

A.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B. 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 有利于保障工人权利

D. 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环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