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08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08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首先,它以日本1889年公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为蓝本,但对清廷不利的一些内容都被删除了,如《日本帝国宪法》中限制天皇权力的一些条款都不见了。其次,它把臣民权利和义务列在附录上,共9条,而君上大权却列在正文上,共14条。武昌起义爆发后,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资政院(带有国会性质的机构)仅用三天就起草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20条》,简称《十九信条》,采用英国虚君共和制模式,皇帝权力大大缩小,国会与责任内阁权力大为增强。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位继承顺序也由宪法规定,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国会议员由国民公选。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国会有权弹劾总理,总理也有权一次性解散国会。

—整理自王立民《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修订的这两部法律文献的积极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的不同点。 不同:二者所处的背景不同,立法宗旨不同。前者(《钦定宪法大纲》)以君主至上为宗旨;后者(《十九信条》)以贬君权、申民权为宗旨。二者采用的政体模式不同。前者采用日本模式,以保障君权为原则;后者采用英国模式,以权力相互制衡为原则。二者制定程序不同,法律效力不同。前者由宪政编查馆拟定,本身并无法律效力;后者由代行国会职权的资政院经过法定程序制作,形式上具有法律效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修订的这两部法律文献的积极作用。 作用:以欧洲、日本近代法律为模式,引进了一系列近代法律制度,促进了传统的封建法律体系的解体;开创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先河,影响了中华民国时期各个阶段的立法。 【解析】 试题(1)《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的不同点可以从二者的背景不同、目的宗旨不同、所体现出的政治体制不同所角度、多层次的解决问题。例如,从目的来看,《钦定宪法大纲》仍然是加强皇权的产物,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十九信条》体现的则是权利的相互制衡,体现的是一种民主的政治体制。此类问题要从材料的所说的角度进行相应的比较。 (2)由于中华民国的名存实亡,所以清末修订的这两部法律文献其实并没有起到真正的实质性的作用,所以的清末修订的这两部法律文献的积极作用主要从一系列近代法律制度建立、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先河的开创等角度进行论述,主要从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的角度进行解释,当然这两部法律文献从长远来看也会影响了中华民国时期各个阶段的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和解放是两项往往互相矛盾的任务,不过都必须加以完成。为了摆脱西方强加给中国的枷锁,中国首先需要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使自身“西方化”。中国花很长时间,历经了许多磨难,经过许多犹豫和实验,才终于弄清楚奋斗的含义。它要学做的两件事都非常困难。西方“蛮夷”无疑必须被驱逐出去,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行政方面,要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切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敕、旨、上谕、朱批等,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持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则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史的人事权,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摘编自书皮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里,中央政府至今只管理少数值得它特别注意的事务。它不参与管理社会的次要事务。它甚至没有这样的想法。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因此,专制在一个点上可能是大大加强了,但未扩及到面上,全国的多数。尽管其激情动人,其倡议振奋人心,也无法在全国各地以同样方法在同一时间使全体公民服从它的意旨。当代表多数的中央政府发布国家命令时,必须责成一些官员去执行命令,但这些官员并不总是隶属于它,它也不能每刻予以指导

——摘编自托克维尔(法)《论美国的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中国相比较,美国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并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77年,我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科教兴国战略正式实施

B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

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这说明高等教育

A. 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B. 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 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查看答案

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

A. 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

C. 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

D. 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