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一文分析道:“如果豪绅资产阶级能够派许...

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一文分析道:“如果豪绅资产阶级能够派许多兵占领重要城市,直接有高压政策,压住工人的革命行动,那么,他们决没有这许多兵,去驻满全国各乡各村。”这一思想

A. 体现以城市中心运动为主

B. 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有吻合处

C. 反映资产阶级存在革命性

D. 表明革命应该由无产阶级领导胜利

 

B 【解析】“他们决没有这许多兵,去驻满全国各乡各村”显然说明要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思想,符合“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正确;A与材料信息相反;C和D材料没有明显信息提及,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7年3月,毛泽东说:“从前乡里人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怕乡里人。尤其是县政府豢养的警察、警备队、差役这班恶狗,他们怕下乡,下乡也不敢再敲诈。”这说明毛泽东认为

A. 分清敌友是首要问题

B. 必须发动农民参与革命

C. 革命就是打倒资本家

D. 革命目标是反对国民党

 

查看答案

(题文)《商人与共产革命,1919—1927》一书指出,中国共产党以打倒资产阶级为目标,但是在发展工人运动和工人革命的过程中,却注重和商人建立联合战线。这主要是因为

A. 商人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一面

B. 团结商人有利于提高经济实力

C. 中国共产党和商人的革命目标一致

D. 商人掌握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重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一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渐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以上材料说明

A. 孙中山可依法承担立宪下的皇权

B. 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然性

C. 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

D. 改良相对革命更有利社会稳定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刘复基、杨洪胜、彭楚藩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回答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彭楚藩答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可以说明

A. 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

B. 武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

C. 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 《辛丑条约》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查看答案

“在思考中国的这场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其他任何战争的时候,笔者必须明白,中国并不是由一个民族构成的,而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实际上中国像一个百孔千疮的沙袋,一拳击去,沙子四处飞溅。”作者在此认为中国“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 中国人缺乏民族意识

B. 中国军队战斗力涣散

C. 君主专制体制的落后

D. 清政府备战组织不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