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

《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B. 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

C. 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

D.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B 【解析】根据“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刑兹无赦”和“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可知西周时期强调孝和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伦理,故答案选B。孔子首先提出以仁、礼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智、信、勇、义等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初步建立起儒家的伦理学说,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排除C;题干没有提及分封制,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灭商后,将商人的至上神上帝,转换为天,周王是天的嫡长子,称天子,是诸侯的领袖。天子可以不必再通过自己的祖先,直接祭天、向天祈祷。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王权开始高出神权

B. 最高执政者权力提高

C. 血缘纽带渐趋松弛

D. 家天下格局开始动摇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殷末周初,为满足帝王狩猎和通神需求而出现的“囿”与“台”,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修建的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西汉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实现了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魏晋南北朝后,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异军突起。隋唐时期,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推精致、意境深远的东方式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到亚洲汉文化圈广大地域。两宋时期,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园林设计的精致程度。元明清时期,园林出现地域的划分.形成了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的鼎峙局面。清代中后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造园艺术仅停留在口授心传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统总结提高升华为科学理论,从而造成部分造园文化技艺的失传。

——摘编自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

材料二:1840年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园林的形成。这个时期出现的主要公园类型有三种:租界公园、自建公园、转型公园。我国最早的一座租界公园建于1868年,其最先不允许华人进入。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私家园林的主人对自己的宅园尝试使用西洋的管理方法,并出现了私人修建公园的情况。同时皇家苑囿、旧时街署园林、孔庙等园林向社会开放,形成大众公园。辛亥革命后,在一批民主主义者极力倡导和影响下,我国一些主要大城市中相继出现了政府修建或改建的公园。英国人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对我国初期的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安怀起《中国园林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典园林相比,我国近代园林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統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资捐官,并不断扩克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带,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惠”。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权责既得利益,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延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延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

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评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迎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逸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小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国内外政局的变化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来。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他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全面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造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等

材料二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事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火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规模的军费开支对结束美国范围内和其他地区的大萧条起到了比新政策或者类似的措税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新全球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分别有哪些?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紀30年代中美经济政策的共同特征,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结果的原因。

 

查看答案

有研究显示,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金额是310亿美元,1993年增至800亿美元。其中约有66%是流到亚洲与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却极少,这些国家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上述材料说明

A. 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B.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受损

C.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D. 不同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存在差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