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的利益集团)必须建立一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由此,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主张
A. 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B. 创造基于各自利益的绝对权威
C. 建立地方服从中央的政体
D. 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
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所著的《法学阶梯》中说:“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权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强力阻碍为限。”这说明在当时罗马
A. 公民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削弱
B. 他人或者社会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
C. 公民利益必须让位于国家利益
D. 法律注重维护罗马皇帝的绝对权威
古代希腊在设立陪审法庭时,陪审员由拈阄法从公民中选出来与法官组成的法庭,案件审理最终由陪审员与法官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裁决。这种做法
A. 导致司法审判的历史性倒退
B. 是民主精神在司法领域的体现
C. 彻底摆脱了贵族势力的影响
D. 防止了雅典司法审判出现错误
在梭伦改革期间,对财产的限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受土地财富范围的限制扩展到非土地财产范围的限制,进而导致贵族权力进一步削弱。这种现象
A. 使民主主体范围扩大
B. 违背梭伦改革初衷
C. 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
D. 导致雅典走向衰落
据下表可知,当时我国下表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国际会议(组织、公约)情况
中国参加的国际会议(组织、公约) | 特点 |
1949年11—12月,中国政府在北京主办并参加了亚澳工会代表会议 | 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
1950年5月,中国宣布加入万国邮政联盟 | 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组织 |
1952年,中国宣布加入《关于禁止使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的议定书》 | 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公约 |
A. 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外交政策原则性灵活性并存
C. 打破了“一边倒”方针的束缚
D. 积极为加入联合国做准备
下表反映了下表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情况表
阶段 | 时间 | 人数 |
第一阶段 | 1950-1953年 | 1708名 |
第二阶段 | 1954-1956年 | 5853名 |
第三阶段 | 1957-1958年 | 1654名 |
第四阶段 | 1959-1965年 | 很少 |
A. 对外交流受到国家关系的影响
B. 苏联支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C. 派遣留学生是落实“一边倒”政策
D. 世界格局转换影响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