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称:“中国的书写文体,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中国...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称:“中国的书写文体,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中国文化成果并维护其社会统治地位的工具之一,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

A. 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B. 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力图救亡图存

C. 激进派提倡新文学注重思想启蒙

D. 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批判复古思潮

 

C 【解析】 根据“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时,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文学,促进文化的普及,促进思想启蒙,故C正确;维新派没有涉及“文体改革”“普及识字”,排除AB;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主要是文学形式上提倡白话文,并非批判复古思潮,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6年8月,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写道:“顺知吾青年之生,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青春中华之创造,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这一观点

A. 是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

B. 是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

C. 是实现救亡图存的呼吁

D. 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员多有立宪派和旧官僚,但他们承认并通过了革命派雷奋等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这说明

A. 共和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支持

B. 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

C. 各派实现追求民主制的目标整合

D. 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改革中不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在维《新学伪经考》之后又推出力作《孔子改制考》,关于推出孔子的目的康有为说:“布农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说明儒学在近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 印证“托古改制”推动改革走向成功

C. 充分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策略性

D. 揭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惰性对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称:“不知铁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马皆能行……铁路遇山巅水曲均须绕越,架空凿洞亦可驶行,庐舍坟墓亦犹是也,何害之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中国

A.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近代化

B. “天朝上国”观念抑制中国的发展

C. 思想僵化制约工业文明的传播

D. 洋务运动推动西方文明的传入

 

查看答案

明朝初期“非世家不架高堂,衣饰器皿不敢奢侈”。明中后期则一改“简质”的社会风尚,靡然向奢,甚至“以俭为鄙”。这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松弛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下层百姓易染奢靡风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