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

有学者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A. 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 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 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B 【解析】毛泽东所提倡的是人民公社化,强调提高公有制程度,实行集体经营;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仍是公有制,但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自主权扩大,改变了经营方式,故B正确;人民公社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适应,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经济发展起破坏影响,谈不上农业成就,故AC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蒋立文认为,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开办银行,为工商业提供贷款服务;裁撤厘金、苛税;劝用国货、抵制洋货等。这些政策虽未完全实施,但在一定程度上

A. 促使西方列强工业品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B. 推动中国大批轻工业产品输入欧洲市场

C. 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D. 有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独立和发展

 

查看答案

图1、图2是1912年、1936年中国进口产品分类统计。其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 工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B. 重化工业发展日渐萎缩

C.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D. 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

 

查看答案

戊戌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反映了

A. 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B. 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C.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D. 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查看答案

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就没有再铸过 钱了。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白银资源丰富 B. 铁钱数量充足

C. 民间发行交子 D. 战乱后经济萧条

 

查看答案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