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图1、图2是1912年、1936年中国进口产品分类统计。其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图1、图2是1912年、1936年中国进口产品分类统计。其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 工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B. 重化工业发展日渐萎缩

C.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D. 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

 

A 【解析】材料反映进口产品中轻工业产品1936年比1912年比重下降,说明中国轻工业发展,重工业产品比重上升,表明中国工业发展进口机器增多,其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故A正确;进口重化工业产品比重上升反映出进口机器增多,表明轻工业、重工业都有所发展,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官僚资本的信息,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戊戌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反映了

A. 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B. 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C. 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D. 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查看答案

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就没有再铸过 钱了。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白银资源丰富 B. 铁钱数量充足

C. 民间发行交子 D. 战乱后经济萧条

 

查看答案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查看答案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

 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主要说明了

A. 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丧失

B. 世界局势出现了动荡局面

C. 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