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8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美法两国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8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美法两国的历史文献: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材料一

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员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美法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一种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类型?

(2)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在实行代议制时贯彻了怎样的原则?

 

(1)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民主共和制。 (2)材料一对美国的作用: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巩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是美国革命得以完成。 材料二队法国的作用:共和政体得到最终确立,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3)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 【解析】试题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国会和总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由此可判断出材料一出自美国1787年宪法;从材料二中“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可知该国实行的是议会共和制,由此可判断出其出自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二小问分析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材料一二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材料三四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二分别是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其作用首先从政治方面考虑,可从民主政治的确立,社会的稳定等角度来分析归纳;再结合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来思考,从经济角度阐述其作用,可从促进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归纳。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征可从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来分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和议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美国实行两党制等,可得出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以议会立法和选举为特征,即都有代表民意的代仪机关——议会,都体现了民主的原则;都实行政党政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法律条文。

甲同学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整理如下:

《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乙同学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看到了下列条文: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请回答:

(1)根据甲同学搜集的信息,概括《秦律》的特点?

(2)从乙同学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中,你认为哪些规定值得肯定?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制定《秦律》和《民法大全》的共同目的。

 

查看答案

任何权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约束,就会被滥用,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尤其如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一统天下,置御史大夫。汉设御史台,归属办理宫中内务的少府,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京师长安附近七郡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除三公之外对朝廷百官都可弹劾。

魏晋以后,监察制度的变化有二:一是御史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独立监察机构;二是不再设置固定的地方监察机关,改由中央不定期地派遣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吏,而御史的职权,也不断加强。

宋元时期,宋代监察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在地方设立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元代尤重监察御史,御史台与出令的中书省互不统属;御史大夫有权直接选任台官,因而大大提高了监察官员的地位。

材料二古代监察机构及官员相对独立,有职有权,是廉政建设中制衡机制的体现。从整个政治结构来看,是同体监督;但从结构内部的相互制约来讲,其相对独立,又是异体监督的表现。监察官员权力过大,不加制约也不行。开元年间,唐玄宗就规定弹奏应先通过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再通报中书、门下,然后方可弹奏。唐中宗时又下令弹劾官员必须先送奏章,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当廷弹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御史的权力。宋代又给尚书省以奏报御史失职之权,使政府与监察部门相互牵制。这种制约权力的方法,在廉政肃贪、保证监察制度的正确施行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是如何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的。

(3)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谈谈你对古代监察制度的看法。

 

查看答案

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颁布《土地法令》,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和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等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这一举措

A. 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B. 使临时政府赢得了农民的支持

C. 有利于俄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D. 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

 

查看答案

马克思用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确切作用。但他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和写作上。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

A. 推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发表《共产党宣言》

C. 领导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 指导建立第一国际

 

查看答案

杨奎松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该事件是

A. 辛亥革命时的南北和谈

B. 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

C. 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

D. 解放战争中的北平和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