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

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表明荀子强调

A. 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

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

D.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 【解析】材料荀子提出要按自然规律进行砍伐、捕猎,并且制定了各种规则,都是在强调人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男耕女织式的农业经济模式,故A项错误;生产工具在材料中没有说明,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不是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

——据《苏联兴亡史》《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有关资料编制

材料二 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张建华著《俄国史》

(1)据材料一,归纳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变化的根源。

(2)赫鲁晓夫改革之后,苏联历史上还进行过哪两次大规模的改革?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农业历史悠久,手工业素称发达,二者在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足以令国人自豪,时至今日仍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材料二 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发现了我国古代的一艘沉船,被称为“南海一号”。据专家称,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了研究。2011年4月底,“南海一号”完成了第二次试发掘,目前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众多名窑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二级文物。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出水的瓷器连呼惊叹:“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对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

(3)“南海一号”是我国宋朝时期的沉船,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编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第九条 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摘编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要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分析造成两国革命道路

之“异”的不同国情。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了中苏(俄)关系的何种变化?分别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怎样的特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查看答案

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请完成:

(1)“三年来”从哪一年开始?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此间人民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件为起点?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为争取独立,中国人民开展了哪些反帝斗争(三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