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编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第九条 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摘编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要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分析造成两国革命道路

之“异”的不同国情。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了中苏(俄)关系的何种变化?分别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怎样的特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1)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夺取政权。 异:俄国走的是城市暴动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反动统治力量在农村较为薄弱。 (2)由军事同盟关系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明确针对日本到不针对第三国。 建国初期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当前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我国外交指导思想的变化,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解析】 (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阿芙乐尔号1917年11月阿芙乐尔号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1927年10月,工农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新模式;故中俄两国革命道路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夺取政权,不同在于俄国走的是城市暴动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反动统治力量在农村较为薄弱。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苏友好同盟”可知是战争时代形成的军事同盟,根据材料三“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知中俄合作上升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根据材料二“以期制止日本”和“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可知中苏为联合抗日,根据材料三“不针对第三国”可知由明确针对日本到不针对第三国。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1950年2月,中国恰好在建国初期,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中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由原来的军事同盟转变为战略伙伴关系可知当前中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对外关系”相关知识,可知外交关系的调整由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决定,联系时代变迁背景和时代主题,可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查看答案

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请完成:

(1)“三年来”从哪一年开始?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此间人民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件为起点?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为争取独立,中国人民开展了哪些反帝斗争(三件)?

 

查看答案

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         B、实行了农产品的市场定价

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      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查看答案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 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折了农民的积极性

B. 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 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 人们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查看答案

20世纪,美英政府经济职能经历了几次转变,以下比喻体现了8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是

A. “守夜人”

B. “中间道路”

C. “大管家”

D. “甩手掌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